• 学校首页
  • 办公信息
  • 邮箱
  • 网站后台
  • English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网安学院通信与存储编码理论团队师生在IEEE国际信息论会议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07/13 点击量:

近日,IEEE国际信息论年会(ISIT 2025)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举行。在本年度IEEE ISIT会议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通信与存储编码理论团队师生共有五篇论文被大会接收并现场作报告。

入选的5篇论文涵盖信息论领域两个重要方向。在面向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编码研究方面发表3篇论文,其一论文《Lower Bounds on the Sub-Packetization of Optimal-Access MSR Codes for Multiple-Node Repair》,第一作者为网安学院2023级博士生王乐雯,通讯作者为胡思煌教授。该论文结合代数方法与组合技巧,推广了Balaji等人在单节点上的结果,首次给出了适用于多节点最优访问MSR码的分包数下界。其二论文《Griesmer-Optimal Locally Repairable Codes via Lengthening Reed-Muller Codes》,第一作者为网安学院2023级博士生高原,通讯作者为方伟军教授。该论文将Griesmer界推广到了(r,δ)-局部修复码情形,并给出了两类达到该界的局部修复码构造,且其中一类作为线性码不达到Griesmer界,是首个具有这种性质的局部修复码。其三论文《MDS-TPIR Schemes: Disguise and Squeeze》,第一作者为安学院2023级博士生孙蕊,通讯作者为张一炜教授。该论文通过“伪装”和“压缩”思想,构造一类新型MDS-TPIR方案,突破原有MDS-TPIR容量猜想,在特定参数下实现更优的检索码率,并可推广至多文件及更一般化场景。

在DNA编码研究方面发表2篇论文,其一论文《Capacities of DNA Constrained Channel: Efficient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Constraints》系统地分析了在满足合成时间限制与生化约束条件下DNA序列的数量,并设计了高效的编解码算法,网安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琛为该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张一炜教授参与该工作。其二论文《Constrained Coding for Composite DNA: Channel Capacity and Efficient Constructions》研究了复合DNA存储背景下的生化约束问题,设计了高效的编解码算法,并为复合DNA符号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网安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琛和张一炜教授参与了该工作。

在本年度年会上,还对获得2024年度 IEEE国际信息论年会最佳学生论文奖的得主进行颁奖(ISIT 2024共收录论文632篇,仅有3篇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网安学院2022级博士生李国栋(25年博新计划入选者,导师胡思煌教授)获此奖项并参加现场颁奖。


IEEE ISIT(国际信息论年会)是IEEE信息论学会的旗舰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涵盖了通信、计算机、密码、信号处理、控制等多个领域中的信息理论基础。


图文:王乐雯 沈雨彤 

审核:魏普文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淦昌苑D座邮编:266237

邮箱:cst@sdu.edu.cn电话:(86)-532-58638601传真:(86)-532-58638633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