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办公信息
  • 邮箱
  • 网站后台
  • English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发布日期:2022/10/17 点击量:

10月16日上午10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全体师生员工通过多种方式,认真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学院在青岛校区设三个线下会场,师生代表集体观看了开幕会直播。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成就和国家未来发展蓝图,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深刻领会报告内涵与意义。

学院党委书记王宪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学院处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学院党委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精准掌握学科建设需求和本领域人才发展状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和完善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使优秀人才汇聚到党的周围,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学院党委副书记顾乃静表示,党的二十大总结了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了重要部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欣逢盛世,无比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两个大局”,面向“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使命感,为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副院长胡思煌教授表示,通过认真听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学习了此次大会的重要精神。十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作为党员干部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秉承教育者的初心,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新入职教职工樊燕红副研究员表示,在听取了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后,我心潮澎湃。作为高校教师,对报告中的教育和科技两部分感触很深。我一定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自身积累的研发经验与授课内容相融合,生动、立体地讲述专业课知识,为培养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人才贡献力量。

学院团委书记魏英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认真学习好、理解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报告精神转化为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积极行动,牢记育人责任,用心做好学生工作。

学院财务专员潘增彩表示,作为一名学院行政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0级硕士生田广维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十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几年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接下来要坚持和发展的方略。作为学生党员和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文化素养,坚持人才强国的战略,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不懈奋斗。

2022级硕士孙艺萌表示,在观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我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需以志为先。不论人生目标有何不同,职业选择有何差异,个人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将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教职工全体大会、主题团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文:王崤帆 

图:王崤帆、魏英凯

信息发布审核人:顾乃静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淦昌苑D座邮编:266237

邮箱:cst@sdu.edu.cn电话:(86)-532-58638601传真:(86)-532-58638633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